新风系统作为现代建筑通风的核心技术,通过机械通风的方式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,同时排出污浊空气。本文将深入解析新风系统的工作原理、核心结构组件以及热交换技术,帮助您全面了解这一重要的室内环境控制技术。

双向流新风系统工作原理

新风系统工作原理图

新风系统双向流工作原理示意图

双向流新风系统是目前最主流的新风技术,其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:

1

室外空气引入

通过送风管道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入新风机组,经过初步过滤去除大颗粒污染物。

2

热交换处理

新鲜空气与室内排出的污浊空气在热交换器中进行热量交换,实现能量回收。

3

深度净化

经过热交换的新鲜空气通过多级过滤系统,去除PM2.5、细菌、病毒等有害物质。

4

室内送风

净化后的新鲜空气通过送风管道输送到各个房间,保证室内空气质量。

5

污浊空气排出

室内污浊空气通过回风管道被抽出,经过热交换后排放到室外。

1.2 工作模式分类

送风模式

仅向室内送入新鲜空气,适用于密闭性较好的建筑。

  • 结构简单,成本较低
  • 适合小空间使用
  • 无法实现热回收

排风模式

仅排出室内污浊空气,通过负压引入新鲜空气。

  • 防止污染物扩散
  • 适合厨房、卫生间等区域
  • 能耗相对较高

双向流模式

同时进行送风和排风,实现最佳的通风效果。

  • 通风效果最佳
  • 可实现热回收
  • 节能效果显著

2. 核心结构组件详解

新风系统结构组件图

新风系统核心组件结构图

🌀

风机系统

功能作用

提供系统运行的动力,负责空气的输送和循环。

技术特点

  • 离心式风机:风压高,适合长距离送风
  • 轴流式风机:风量大,适合大空间通风
  • 变频控制:根据需求调节风量,节能高效
  • 低噪音设计:运行噪音≤35dB(A)
🔥

热交换器

功能作用

实现新风与排风之间的热量交换,提高能效。

技术特点

  • 显热交换:温度热量回收,效率60-80%
  • 全热交换:温度+湿度回收,效率70-85%
  • 材质选择:铝箔、纸质、塑料等
  • 防结露设计:避免冬季结露问题
🛡️

过滤系统

功能作用

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、细菌、病毒等污染物。

技术特点

  • 初效过滤:G4级,去除大颗粒物
  • 中效过滤:F7-F9级,去除细颗粒物
  • 高效过滤:H13-H14级,去除PM2.5和细菌
  • 活性炭过滤:去除异味和有害气体
🏠

机箱外壳

功能作用

保护内部组件,提供结构支撑和隔音降噪。

技术特点

  • 材质:镀锌钢板或铝合金
  • 保温:聚氨酯发泡保温层
  • 密封:优质密封条,防止漏风
  • 维护:可拆卸面板,便于维护
🎛️

控制系统

功能作用

监测环境参数,智能控制系统运行。

技术特点

  • 传感器:温度、湿度、PM2.5、CO2
  • 控制器:PLC或单片机控制
  • 人机界面:触摸屏或手机APP
  • 通信:WiFi、蓝牙、有线网络
🔧

管道系统

功能作用

输送新鲜空气和排出污浊空气的通道。

技术特点

  • 材质:镀锌钢管、PVC管、PE管
  • 保温:橡塑保温材料包覆
  • 设计:合理的管径和走向
  • 配件:风阀、风口、消声器

3. 热交换技术原理

3.1 热交换基本原理

热交换是新风系统节能的核心技术,通过让新风与排风在不混合的情况下进行热量交换,实现能量回收。

热交换器工作原理

板式热交换器工作原理示意图

3.2 热交换器类型

板式热交换器

结构特点:由多层薄板组成,新风和排风在板间交替流动

热回收效率:60-80%

适用场景:住宅、办公楼等民用建筑

优点:结构紧凑、成本较低、维护简单

缺点:仅能回收显热,不能回收湿度

转轮式热交换器

结构特点:蜂窝状转轮在新风和排风间旋转

热回收效率:70-85%

适用场景:大型商业建筑、工业厂房

优点:可回收显热和潜热,效率高

缺点:结构复杂、需要动力驱动

热管式热交换器

结构特点:利用热管的相变传热原理

热回收效率:50-70%

适用场景:特殊环境、防交叉污染场所

优点:无交叉污染、可分离安装

缺点:效率相对较低、成本较高

3.3 热交换效率计算

显热回收效率公式:

η = (t送风 - t新风) / (t排风 - t新风) × 100%

其中:

  • η - 热回收效率
  • t送风 - 经过热交换后的送风温度
  • t新风 - 室外新风温度
  • t排风 - 室内排风温度

3.4 影响热交换效率的因素

🌡️ 温差

室内外温差越大,热交换效果越明显,节能效果越好。

💨 风速

适当的风速有利于热交换,但过高会降低换热时间。

📏 换热面积

换热面积越大,热交换效率越高,但设备体积也会增大。

🧱 材料特性

换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和厚度直接影响传热效果。

4. 气流组织与控制

4.1 气流组织原理

合理的气流组织是保证新风系统效果的关键,需要考虑送风方式、风口布置、气流路径等因素。

置换通风

置换通风示意图

低速送风,从下部送入,上部排出,适合大空间场所。

混合通风

混合通风示意图

高速送风,快速混合,适合一般办公和居住空间。

层流通风

层流通风示意图

单向流动,洁净度高,适合手术室、洁净室等。

4.2 风口设计要点

送风口设计

  • 位置:远离污染源,避免短路
  • 高度:距地面2.5-3.5米
  • 角度:可调节风向,避免直吹人体
  • 尺寸:根据风量和风速确定

回风口设计

  • 位置:靠近污染源,便于排污
  • 高度:距地面0.3-0.5米或顶部
  • 面积:比送风口大20-30%
  • 过滤:设置初效过滤网

总结

新风系统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工作原理涉及空气动力学、传热学、过滤技术等多个学科。通过深入理解其基本原理和核心组件,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、使用和维护新风系统,为室内环境提供持续的新鲜空气,保障人们的健康和舒适。

关键要点回顾:

  • 双向流新风系统是目前最主流的技术方案
  • 热交换技术是实现节能的核心
  • 多级过滤系统保证空气质量
  • 合理的气流组织确保通风效果
  • 智能控制系统提升使用体验